论文选题的原则,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如高瑞卿先生提出了选题四大原则,即:“需要原则,价值原则,可能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李景隆先生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二是要选择有利于展开的课题。
著名经济史学家赵德馨先生提出选题应遵循四大原则,即:价值原则或社会需要原则,可行性原则或客观条件允许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或量力原则,大小适中或难度适中原则。余鑫炎先生学术论文选题的“四有原则”,即:有意义,有兴趣,有基础,有条件。林家骅先生提出了三大原则:创造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这些论述都很精辟,但各家的论述不尽相同,其原因是在从不同角度、不同写作对象进行的研究,对我们高等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有启发、指导意义。但我们的对象是毕业生,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撰写的是毕业论文,因而我们所要遵守的原则有我们的特点,即四要:要有意义,要有兴趣,要大小适中,要考虑客观条件。
一、要有意义
有意义是指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学术价值。意义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论意义,二是现实意义。有的文章侧重于理论意义,有的文章侧重于现实意义,但两者不可偏废。毕业论文应该具有理论意义。我们总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这是我们的毕业论文应遵循的指导思想。财经、政法专业的毕业论文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新的理论课题,丰富和发展财经、政法理论。如中南财经大学的周骏教授的《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观》一文,就劳动价值这个古老的经济学观点进行深入研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他在摘要中说:“活劳动创造价值,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凡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用服务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资本品、土地等自然资源参加生产过程,是生产要素,但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不是所有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行为都是剥削。”这是一篇很有理论价值的文章,在当今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人们对某些基本理论问题不甚明晰的情况下,周骏先生的深入研究,浅出阐述,无疑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侧重理论意义的文章,要理论色彩浓,理论味道重,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之上,要通过理论的探索,找出某个理论问题的内在规律。毕业论文还应该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就是要求文章紧扣时代脉搏,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全面奔小康密切相关,这是客观上的现实意义。一篇毕业论文应该从不同角度反映与时俱进,全面奔小康的具体实际,为现实服务;而且要紧密结合财经、政法工作的实际,研究和解决当前财经、政法工作的具体问题。如南京经济学院教授沈木珠同志的《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之因应对策》一文中谈到“:就对国外倾销,中国最重要的是策略的选择及有效之施为。纵横比较《反倾国内外反倾销立法及销协议》关于倾销构成与认定规则,发现国内舆论界对企业无力应对反倾销的批评太偏颇,应予纠正。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主要在于国家的部署和统筹,在于国家对企业的指导与监督。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更多的建设性措施。”② 以后中国贸易竞争 中的有这篇两万四千字的论文对中国参加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比较全面地探讨,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篇文章尤其可取的是在于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相结合,深入浅出,款款道来,不得不使人们信服。好的毕业论文就应如此,既要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又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要有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有一种喜好的情结,属心理学的范畴“。兴趣作为一种倾向性很强的心理状态,它具有投入性、专注性和激发性,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往往对该事物产生较大的激情、爱好、喜欢的心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产生一种不可自制、乐此不疲的神奇力量。”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从小获知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学生时代开始,放弃了一切娱乐,放弃了一切亲情,甚至个人的婚姻,成天埋头在枯燥无味的数字里,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其乐无穷。正是这种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成天处于无比兴奋的心理状态,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动荡的时代里,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里,一麻袋一麻袋的稿纸,铺就了他通向无比光辉的、令人瞩目的科学巅峰的金光大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是如此,他从小对诗歌有极大兴趣,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致使舌头生疮,由于他的勤奋,终于写出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优美诗篇,成为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兴趣是一种激情、一种动力,驱使人们对其感兴趣的事物一往情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形成和逐步培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兴趣也是可以改变或转换的。所以要维系兴趣的持久,还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了兴趣,有明确的目的,那么事业有成,一定是指日可待。
三、要大小适中
高等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出成果,所以选题要求大小适中,选题过大,限于时间、资料、功底的原因,力不从心,难以如期完成。选题过小,又很难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选题大小,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条件而异。如函授夜大的本、专科学生,限于一边忙公务,一边忙家务,又要写论文,这类学生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尤其在一定的时间里,也很难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系统的研究,所以只能选取较小的课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阐述对某个理论问题的体会;或通过工作实践来证明某一理论问题的正确与否。如,犯罪客体研究,这个课题就比较大,不适合本、专科学生撰写。那么我们只能从这一大课题中选取其中的子课题。如,刑事犯罪客体研究,还可以从刑事客体中选取更小的课题,如,文化人刑事犯罪客体研究、公务员刑事犯罪客体研究等。这样论述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容易论述深入、清楚。我们主张,本、专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学历、资历、时间、资料的有限条件下,宜小不宜大。
四、要考虑客观条件学习
做学问,都受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要不然,为何孟母三择芳邻,被传为佳话。客观条件指所在地的文化沉淀,即文化氛围;所在地的图书资料;所在地有无人进行指导、帮助、讨论等。有篇论文《你想成为经济学研究者吗》,在该文中,作者对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得出这些人除自身的努力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客观条件:第一,这些人大多文理兼修,文科功底深厚,理科造诣也较高。第二,这些人大多是综合大学毕业的,在综合大学,各学科相互渗透,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第三,这些人大多是世界名牌大学毕业的。名牌大学的学术沉淀较厚,学生的起点高,获益大。第四,这些人大多是家学渊源,从小受到家庭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影响。第五,这些人大多有名师指导,他们导师也都是世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或专家。当然,客观条件不是唯一的,主观条件才是决定因素。但客观条件有时还是重要的。在校的本、专科学生和大多数函授、夜大的本、专科学生相比,撰写毕业论文的条件就不能同日而语。他们有大块的时间,有老师指导,同学的帮助,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而函授、夜大的学生的条件就艰苦得多,以上的优越条件都无法享受,但有一点是在校本、专科生所不及的,就是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函授、夜大的学生在选题时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